数十架中方飞机被扣,俄罗斯还没回应,已有中企赢了官司
俄罗斯扣住了多架中国公司的飞机,这事最近闹得不小。
表面上看,这是几家企业之间的商业纠纷,实际上背后是俄乌冲突和西方制裁下的连锁反应。
山河智能是最典型的例子。
在俄乌冲突之前,他们把3架飞机租给了俄罗斯公司,结果制裁一来,俄罗斯整个航空业被卡死,飞机也回不来了。
拖到现在,他们才靠打官司拿到1.64亿元赔偿。
能赢下这官司不容易,但这背后也反映出一个事实:现在的俄罗斯,在航空领域已经被逼到墙角。
那些被扣下的飞机,对俄方来说不是“战利品”,而是急缺零件的替罪羊。
制裁一出,波音、空客全线断供,不给零件,不提供技术支持,甚至维修手册的更新也掐断。
俄罗斯的民航机队机龄立刻飙上去,不得不用一堆退役机来顶班。
这些老飞机飞行次数一多,出问题的概率直线上升。
为了维持运力,俄罗斯走了这步险棋——扣押租赁来的飞机。
不是只扣西方的,中国、印度、土耳其的飞机都有躺枪。
说白了,这是把别人的家当拆了,拿去填自己的窟窿。
山河智能算是运气好的,终于拿到钱了。
但日发精机就惨多了,他们旗下的公司,租给俄罗斯客户6架波音货机,只收回1架,剩下5架八成是回不来了。
日发精机只能全额计提减值,亏得很厉害。
俄方态度也很明确——这事到冲突结束之前,别想归还。
你要么去打官司,要么就吃亏。
于是日发精机也开始走法律程序,希望能把钱要回来。
有意思的是,中企这次都很克制,没有把事态升级成外交问题。
企业也公开说了,这就是商业纠纷,不涉及中俄政治关系。
毕竟两国政府层面还保持友好,俄方的行动虽然不地道,但算不上“翻脸”。
不过,这种克制并不能成为俄罗斯行为的遮羞布。
无论什么原因,扣押别国资产就是不对。
更何况俄罗斯连主动赔偿的意思都没有,一切都靠法院判决来解决。
现在的俄罗斯,确实像被扎破的气球——外表还在挺,内部却在不断漏气。
为了维持运行,只能东补西拆,而且有时候拆的还是朋友家的墙。
这种做法的后果,是连友好国家的公司都被得罪。
扣押外国飞机,能换来多少实际好处?
对维持航班来说,这是杯水车薪,还要冒着打官司、赔款、引发外交摩擦的风险。
说白了,这损人不利己。
全面制裁,就像一张越拉越紧的网。
俄罗斯的每一次挣扎,都可能让自己陷得更深。
而解开这张网的钥匙,不在一次扣押、不在一纸禁令,可能得靠很长时间才能找到。
山河智能的1.64亿赔款,看似是企业的胜利,背后却是国际博弈下的无奈。
这种事不会是最后一次。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越来越多类似的冲突还会出现,只是规模和方向不同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