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达娱乐
1966年北京的反林彪大字报
新闻动态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辉达娱乐 > 新闻动态 >

1966年北京的反林彪大字报

对“文革”中林彪种种过激举动与极端“左”倾口号,群众心中自有评判,众多人亦心生反感。然而,作为共产党员和党的拥护者,因林彪法定接班人的位置而敢怒不敢言,或根本不敢怒 由于大多数人并未洞悉林彪的真正面目,因此在面对对林彪观点的质疑时,他们往往倾向于压制个人疑问,积极追随其思想,以保其接班人地位的稳固,以及党章权威的不动摇。

然而,总有一些人敢于逆流而上,向林彪发起挑战。他们不仅基于表象或直觉,更是经过深入的理论研究,坚信林彪并非“好人”。他们笔锋直指,或挥毫书写大字报,或上书中央,其见识与胆识令人敬佩。

贴反林彪大字报遭逮捕

给林彪贴出第一张大字报的人,她是名女性,名叫舒赛

舒赛原名祝成龙,又名王藕1917年9月15日,她诞生于湖北江陵。随着抗战的爆发,她毅然考入湖北省护士学校。在那里,她结识了地下党员,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。陈钟万(即郑重在党的引领下,舒赛在校内积极组织成立了话剧团与演讲队,致力于抗日宣传工作的开展。同年年底,在陈钟万的引荐下,她前往黄安七里坪投身革命。1938年,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解放战争时期,舒赛被派往东北负责公安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不久,她转隶地方工作,曾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与中南民委的副处长,以及中央建工部人事司的处长,行政级别为13级。

在她全情投入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之际,一连串无端的“政治历史问题”——包括被怀疑为托派、曾加入女子特务组织、对父亲忠诚度存疑、在江陵任职公安局局长期间涉嫌冤狱等——如同潮水般涌来,彻底颠覆了她后半生的轨迹。

1953年的寒冬时节,舒赛因因肝病之扰,被紧急召回北京进行治疗。李先念在悉心的关照下,她抵达京城并被分配至建筑工程部任职。然而,由于档案中存在的所谓“问题”,她遭受了种种不公的对待,这让她难以正常开展工作。

1966年夏,史无前例的“文化大革命”在全国展开以后,作为普通老百姓的舒赛只能从广播和报纸上了解国家大事,从街头巷尾去关心形势的发展。她看到红卫兵横冲直撞,大闹北京,老干部、知名人士以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被揪出,被打倒,她感到忧虑和悲愤。这时,她完全忘却了个人的冤屈和不幸,时刻观察和思考着运动中所发现的情况。从她8月26日写的一篇日记中,可以看到她当时的心境:

又看到一条消息,崇文区有八个红卫兵和一个少先队员被害。真使我悲愤震怒!为什么要在红色的首都搞这种自发的运动?为什么以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路线、方法来进行对资产阶级的斗争?中国共产党有丰富的斗争经验,有系统的理论基础,在胜利的第17年,竟然出现这种怪现象:有经验的被排斥,而无经验的却盲目行动。实在是荒谬至极!……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,通过电话向北京日报社表达了我的观点,为这九个孩子的不幸遭遇而泪流满面。

开展揪斗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运动期间,她向当地的民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:“刘少奇同志功勋卓著,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乃一部辉煌的著作,对党的贡献不可估量。我坚信,如此对待刘少奇同志,实乃不公。”

林彪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,明确指出对于领导干部,必须坚决实施“罢免一批、保护一批、晋升一批”的政策。舒赛对此观点表示:“这不过是国民党那一套,‘一朝天子一朝臣’的把戏。”林彪在其众多言论中,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系列政治口号和政治术语,诸如“四个念念不忘”、“四个第一”、“最高指示”等,以及诸多“最最最”、“高高的、足足的、深深的”之类的修饰词汇。舒赛认为,这些做法是对中国文字、语言的滥用,是林彪用以“哗众取宠、别有用心”的手段。

在深入研读了林彪的大量文章与讲话后,她毅然决然地置个人安危于度外,于8月中旬着手撰写批判林彪言论的稿件。在她的笔下,如此写道:

真正的头号“黑帮分子”林彪,是个阴恶险毒的政治阴谋分子……他骗取信任,利用党给予的权力,树立个人势力。……他拼命制造政治术语、专用词汇、文字和语言上的混乱,不过是为了制造政治、思想以至组织上的混乱,妄图趁乱中浑水摸鱼,各个击破地整倒、暗害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骨干,再进一步打倒毛主席,实现其篡党、篡政和篡军的阴谋。

舒赛对林彪提出的“四个念念不忘”等政治术语进行了逐一剖析。她指出:“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,人的思维活动和个人问题在一生中是如此繁多,怎么可能要求人们‘念念不忘’呢?即便是林彪本人,恐怕也难以做到这一点。这些口号表面上看似激进,实则空洞无物。”

她在文中呼吁:

一切革命者,尤其是接班人红卫兵们,必须冷静地认清林彪的嘴脸,勇敢地、坚决地站出来揭发、清算林彪的罪行;不要迷信其军功、地位,不要被什么“毛主席的亲密战友”之类显然有毛病的别有用心的宣传所蒙蔽。历来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大有人在,如今为何独独突出林彪一人?!巍巍林彪乎,即令是出类拔萃的大将军,比起多少共产党人鲜血凝成的伟大革命事业来说,岂不是沧海之一粟?

舒赛想到光靠她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,必须得到组织和群众的支持。9月中旬她开始写大字报,10月初将写出的初稿送往中组部。接待人员告诉她:“如今是各人自管自身,各人对自己在革命中的职责负责。”

10月中旬,她就王府井贴出五张大字报。因其不够显眼,很快便被他人的大幅标语所遮盖。于是,她转而采用红纸,沾以金粉进行书写,标题定为《誓死揭露毛主席身边隐藏的真正资产阶级阴谋分子》,此举立刻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。

12月2日与3日,舒赛毅然跨上自行车,迎着刺骨的寒风,凭借着坚韧的毅力。将十八份醒目的大字报巧妙地张贴于北京城内各个热闹繁华的街区。在计划前往西郊大学区张贴宣传品之前,她心有余悸,担心遭遇狂热的红卫兵而遭遇不幸。于是,她在家中留下了遗言:“若我无法返回,一旦我命丧于此,请将我的遗体与母亲的骨灰安葬一处。”

这是全国第一张反林彪的大字报。以谢富治为首的公安部紧张万分,以为是一起有组织的反革命行动,即派人四处追查。生性光明磊落的舒赛,在3日的下午已就贴大字报事向本地派出所作了声明,表示:“如果我再坐牢的话,你们就知道是因为什么。”

林彪的追随者们迅速锁定了舒赛。他们感到困惑的是,在这座大佛寺5号旁的一间仅十余平方米的简陋居所里,这位曾受过劳教、独自无业且体弱多病的女子,居然具备如此惊人的胆识和能量。因此,他们坚信:她背后必定隐藏着“黑手”。他们决定采用放长线钓大鱼的策略,并未立即对她采取行动,而是对她进行了四天四夜的严密跟踪,然而却一无所获。直至7日傍晚,他们才在她的住所将她逮捕。

在要她签字的拘留证上,舒赛写下这样一段文字:“拒绝签字!因为林彪本人说过大民主,为什么我贴了一张红报就拘留我?”她被带走时,仍高呼“打倒林彪”。

“我反对林彪,死而无悔”

自次日拂晓始,舒赛便陷入了连续不断的审问之中。她应对问题时,总能迅速且犀利地回击,对自身的言行毫无保留地承认,却始终坚持否认犯罪。

经笔者查阅,得悉一份当年北京市公安局的审讯档案,从中摘录数段,以便更深入地洞察其真实一面。

问:你的红报是针对谁的?

答:我的批评是针对林彪个人的。在“纸老虎”一词中,“虎”字的最后一笔特意上扬,意在强调林彪的“小老虎”之称,即“彪”。在我看来,林彪对毛泽东思想的解读存在断章取义之嫌。林彪展现出的三种面貌,分别是修正主义者、资产阶级阴谋复辟者以及个别反动分子。尽管我对党内事务并不了解,但我难以相信党内会有如此众多的问题存在,我认为这一切均系林彪一手造成。

问:何为残害忠良?

答:我长久以来饱受磨难……林彪宣扬大民主,我便未指名道姓地为他张贴了几张大字报,随即被监禁于牢狱之中。

问:还有什么?

答:在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,林彪发表的讲话中提及,将进行一次官员的罢免与晋升。我对此观点持不同意见,认为这实则沿袭了国民党的做法。他着重提出干部的更替,然而在这一过程中,却缺乏毛泽东思想的指导,徒增个人荣誉,而无实质贡献者却不受重视。对此,我坚决反对。罗瑞卿这同样是一例,尽管我未曾见过罗瑞卿,但我坚信他是一位优秀的干部。然而,林彪却将他排挤出局,这让我深感困惑,难以理解。

问:你还有什么?

答:我觉得刘少奇撰写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对党的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。相较之下,他没有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过多讲话,而林彪虽发表了众多讲话,其中却存在诸多问题,却鲜有人对其进行批判。

问:残害忠良与刘少奇有何关联?

答:学生的思想相对单纯,一听到林彪高喊抵制资本主义和反对错误路线,便纷纷起来反对河北省委、天津市委和华北局,甚至要求彻底反击。我坚信,在我们党内,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只是极少数。我认为,批判刘少奇的资料并不应该被允许公开。陆定一、周扬等人在过去积极宣扬毛泽东思想,但如今却被推翻,而林彪虽有诸多争议,却反而掌握了权力。

问:你对林彪有何评价?

答:林彪提出的“急用先学、立竿见影”的理念,我持有不同的看法。关于“立竿见影”这一典故,我已无法确切回忆其由来,但字面上理解,即是竖起竹竿便能立即见到其影子。对于毛泽东思想,我们应当将其视为终身遵循的指导思想,而非简单的工作方法。

问:还有什么?

答:林彪曾言,将毛泽东著作视为至高无上的指示,然而,我却认为此观点存有瑕疵。确切而言,毛泽东思想应被视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。林彪所谓的“最高指示”蕴含着行政命令的意味,甚至带有某种地位上的色彩。将毛泽东思想与行政地位相挂钩,无疑是对其内涵的庸俗化解读。看似林彪是在推崇毛泽东思想,实则却是对其价值的贬损。

何谓此言,竟将我以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旗帜为幌子,质疑我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支持?

答:你说得对,我认了。

问: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框架下,对您此类人而言,意味着必须接受审判,并诚实地承认自己的罪行。

答:林彪一手遮天,纵使今日我站出来反对他,深知林彪及其追随者可能对我下此毒手,然而我依旧坚守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真理,至死无愧,至死无悔。

问:你针对林彪同志,进行攻击和诽谤,为何对此事没有作出解释?

答:我对林彪是揭发批判,不是攻击、诬蔑。

问:我们曾明确向您发出警示,严禁您在公开场合对我国的林副统帅进行诽谤与污蔑。

答:那是副统帅。

问:林副统帅是人民心中的副统帅,此行为岂非触犯了法律?

答:你的行为才是犯罪的体现,你无权反驳我的观点。若你有理,不妨陈述你的理由。早在8号,我便明确表态,只要你们的理念正确,我便愿意采纳,为何要躲避对理论的探讨呢?

请勿过于嚣张,如此行为反而暴露了你的极端立场。请省略其他话题,直接说明你何时开始对林彪同志进行攻击。

答:已讲过,无需再提。

问:为何不答我问题?

答:我连林彪是反革命都敢讲,难道不敢回答你的问题? 你难以体会持有共产主义理念者的崇高情操。如今政权易手,我或许将遭受你们的迫害。倘若尚存一丝人性,待我逝去之后,忆及我时,心中自当如同插着一根刺。

问:如此蛮横无理,与政府对抗,恐怕只会使你的处境愈发尴尬难堪。

答:只有你们林彪分子才是狼狈为奸,请考虑我言,改邪归正。

问:你究竟能狂妄到何种程度,花岗岩般的头脑又将把你引向何方?

答:生死无常,无论早逝或晚亡,有的人离世时彰显了崇高的品格,而有的人则显得微不足道。生者亦如此,李大钊便是那些离世时保持着高尚风范的典范。

问:李大钊因投身革命事业而献出生命,其死可谓崇高。既然你是反革命分子,现在需向你追查问题,请切莫妄加辩解。

答:将我拘捕实属错误举动,我并无需要交代的内容。真正犯有反革命罪行的是林彪之流。

问:这是公开侮辱诽谤政府。

答:我必须告知各位,那些资产阶级的阴谋分子在复辟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,然而,他们自身也难逃恶果。若我遭遇不幸,那乃是一场冤屈,是我孤立无援时,遭受了林彪分子的残忍迫害;然而,若是你们不幸离世,却将背负恶名,遭受世人的指责与谴责。

……

1969年10月,舒赛随数百名政治犯一同被押送至山西省临汾的第三监狱。次年4月,她与四位重要女犯一同被转押至隰县看守所。彼时,她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,步履蹒跚,却依然坚持参与劳动。

1971年五月,舒赛的生命几近枯竭,她虽食欲全无,却依然保持着清醒的理智。活不出,死无葬身之地。。”面对那些对她造成的种种无法容忍的迫害,她愤然剪下一绺秀发和指甲,将它们与一堆破旧的私人物品一同收藏,预备将来作为遗物赠予亲人。舒赛坚信,她的抗争是正义的,党和人民终将为她洗刷冤屈。届时,这些物品将成为揭露邪恶势力罪恶行径的铁证。

5月中旬,在获得北京市公安局的批准后,看守所将处于病危状态的“一号犯人”——舒赛在狱中的别称——紧急送往了当地医疗机构。在医院中,她毅然拒绝进食与接受治疗,从病床上跌落,展现出以生命为代价进行终极抗争的坚定决心。5月24日的凌晨,舒赛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,享年54载。

16年终昭雪

自1971年“九·一三”事件爆发,她的家属便着手为她针对林彪的冤案展开申诉。历经曲折,共计16个春秋,直至1987年,在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的关照下,她的沉冤终于得以昭雪。

北京市公安局于1987年7月24日发布的通告中明确指出:王藕(即舒赛《案复查结论决定书》认定:

经复查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王藕(又名舒赛)于1966年12月初,在清华、北大校院内、王府井大街等处张贴了18张题为《誓死揪出在毛主席身边的真正的资产阶级阴谋分子》的大字报,提出林彪“一贯奸巧”“招降纳叛,残害忠良,妄图篡乱变天”,“祸害广大工农兵人民”。内容完全是针对卖国贼林彪的。王被拘捕后冤狱四年半中,始终坚持反对林彪的观点,蒙受过辱骂、戴手铐脚镣等体罚虐待,王藕同志被迫害致死。逝世时未通知其亲属,即行就地掩埋,致使遗骨未存。

决定如下:

1. 对王藕同志以“反革命罪”为由进行拘押和逮捕,并长达四年半的关押,实乃错误之举。这导致了王藕同志遭受迫害,最终不幸离世,构成了一起冤案。应立即撤销针对其的“反革命罪”指控,进行全面昭雪平反,恢复其政治名誉,并消除所有负面影响。

2.废止我局于1977年11月21日作出的关于王藕案件的原审查结论。

3.依照相关规定,对王藕案件的相关卷宗材料进行整理,并将王藕被捕时被查抄的日记、手稿、自传、信件等个人物品悉数归还其亲属。

4. 本复查决定书将送达至王原所在单位——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、王原居住地所属派出所、王的原籍亲属及其工作单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