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达娱乐
看不懂债券估值,你买的不是理财,是“大冤种”门票
产品展示
产品展示
你的位置:辉达娱乐 > 产品展示 >

看不懂债券估值,你买的不是理财,是“大冤种”门票

朋友,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。

去银行办业务,客户经理一脸神秘地把你拉到小黑屋,说大哥,咱这有个理财,保本,收益稳定,比存款强,是XX公司发的债,大公司,稳得一比。

你一听,债券,好家伙,听起来就比股票那帮天天上蹿下跳的妖艳贱货稳重多了。但稳重归稳重,这玩意儿到底值多少钱,经理报的这个价,我是占了便宜还是当了冤种?

大部分人的表情都是“虽然我听不懂,但我大受震撼”。

然后就把钱交出去了。

这就是多数人面对债券的常态:把它当成一个承诺了固定收益的黑箱。但一篇好的财经文章,就是要干一件事:把这个黑箱给你砸开,让你看看里面的零件,顺便再告诉你哪个零件最容易生锈,哪个齿轮纯粹是奸商画上去的。

今天,我们就来把“债券估值”这个东西扒光了,踹两脚。

首先得搞明白一个反常识的逻辑:一个债券的价值,和他票面上写的那个“100块”或者“1000块”的面值,大部分时间里,毛关系都没有。

决定它今天到底值多少钱的,是“未来”。

对,就是你未来能从它身上拿到多少钱,再把这些未来的钱,按照今天的市场行情折算回来。这套操作有个学名叫“收入资本化法”,也叫“现金流贴现”。

说人话就是,你买的不是一张纸,你买的是一个“持续给你吐钱的机器”。

这机器未来能吐多少钱(利息+本金),以及现在市场上同类型的机器都卖什么价(贴现率),共同决定了你这台机器的真实价值。

这就好比你去买一只会下金蛋的鹅。票面利率,就是卖家告诉你这只鹅每年保证下几个金蛋。面值,就是鹅老了之后,你可以按这个价格把鹅卖回给卖家。

但你掏钱的时候,绝对不能只听卖家的一面之词。你得看看隔壁老王家同品种的鹅下几个蛋,再看看现在市场上金蛋的价格是涨是跌。

这个“市场行情”,就是债券估值里的神,是唯一的卡拉马佐夫,是决定一切的爹——贴现率,也叫市场利率。

我们来看几种市面上常见的“鹅”都是怎么估值的。

第一种,叫零息债券。

这玩意儿就像一只不会下蛋的鹅,但它是个成长股。你买的时候是个小鹅仔,价格打骨折。然后你养着它,啥也不用干,等到了约定的那一天,它“Duang”一下,长成了一只巨型肥鹅,你可以按原价(面值)卖掉。中间那一大笔差价,就是你的利润。

它的估值逻辑简单到有点`喂到嘴里`的感觉,就是把未来那个最终的肥鹅价格,按市场利率一年一年往前折算,看看今天这只鹅仔应该卖多少钱。公式看起来复杂,本质就是个复利的逆运算,初中数学。所以,持有时间越长,中间的不确定性越大,折算回来的现值就越低。这逻辑,简单粗暴。

第二种,叫固定利息债券。

这是最标准的“会下金蛋的鹅”。每年给你几个金蛋(利息),到期了再把鹅本身还给你(本金)。

它的价值,就是未来每年那些金蛋的价值,加上最后那只鹅的价值,全部折算到今天的总和。这才是它真实的内在价值。

这里最骚的操作就来了。

如果市场利率(贴现率)比你这只鹅的下蛋率(票面利率)要高,意味着什么?

意味着现在市面上新出的鹅,下蛋更多,更猛。你手里的这只老鹅,就成了明日黄花。谁还愿意原价买?没人。所以你这只鹅的市场价就会下跌,低于它的面值。这就叫“折价”。

反过来,如果市场利率跌了,新出的鹅下的蛋都没你家的多。你手里的老鹅就成了绝版珍品,人人都想要。它的市场价就会上涨,高于面值。这就叫“溢价”。

所以你看,你买债券赚不赚钱,跟你买它的时候花了多少钱,关系巨大。在一个高利率环境下买了低利率的债,那就等于49年入国军,站在了山顶上吹冷风。

第三种,叫永续债券。

这是一种神仙鹅,它能永生,能永远给你下金蛋,但你永远拿不回鹅本鹅。你买的,就是这个金蛋的永久产权。

它的估值更简单,就是用每年给你的利息,直接除以市场利率。因为期限是无限的,所以就不用考虑复杂的复利折算了。简单,但也最考验人性,因为你得相信那个养鹅的能活到天荒地老。

搞懂了这三种基本款,我们再来看看那些真正决定你这只鹅是“金鹅”还是“坑爹鹅”的变量。

第一个,也是最大的变量,就是我们前面反复说的“贴现率”。

这玩意儿就是市场的照妖镜。你手里的债券票面利率是死的,但市场利率是活的。它天天都在变。

利率涨了。你的债就不值钱了。逻辑就这么简单。

为什么?

因为人家新发的债,给的利息更高,你手里的旧货谁还要啊?除非你打骨折卖。

这套逻辑,就是所有债券交易的核心。那些在交易市场里杀伐决断的,本质上就是在赌未来的利率走向。赌对了,会所嫩模;赌错了,下海干活。

第二个变量,叫信用等级。

这更好理解了。你买的这只鹅,是国企大厂出品,还是某个犄角旮旯小作坊培育的?前者按时下蛋,到期还鹅,稳如老狗。后者说不定哪天老板就带着小姨子跑路了,鹅都给你煮了吃了。

所以,信用评级低的债券,为了补偿你承担的这份风险,必须给你更高的票面利率,或者在交易时价格打更低的折扣。不然谁买?做慈善吗?

第三个变量,叫含权条款。

这才是高端玩家的领域,也是最容易被坑的地方。有些债券,发行的时候就带了点“特异功能”,就像有些鹅,除了下蛋,还会点别的技能。

最常见的一种,叫“可赎回权”,这权利在发行人,也就是卖鹅的那方手里。

啥意思呢?就是你高高兴兴买了只下蛋率10%的鹅,结果过了两年,市场利率跌到了3%。卖鹅的心里不平衡了,他一看,我现在新卖的鹅只要3%的成本,凭什么还要给你10%?

于是他启动“可赎回权”。

公司混好了。利率下降了。它不想给你高利息了。

怎么办?

它直接把钱砸你脸上,说老子不玩了,把债收回去。你拿着钱,看着市场上那堆利息只有3%的新玩意儿,是不是想骂娘?

这就好比你谈了个白富美,结果人家上市敲钟了,回头一脚把你踹了,说你配不上我的新身价。你说这气不气人。所以,带这种条款的债券,对投资者是纯粹的负资产,它的价值天然就比普通债券低。

当然,也有对投资者有利的,比如“可回售权”。

这权利在你手里。还是那个例子,你买了个票息4%的债,结果市场利率飙升到8%。你手里的债成了垃圾。这时候你就可以启动回售权,强制把这破玩意儿按约定价格塞回给发行人。

你亏了?不,你不玩了。轮到发行人去哭了。

这就好比你发现对象是个潜力股,结果他混成了个渣渣,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把他踹了,及时止损。

所以你看,债券这东西,表面上风平浪静,一纸合约规定了未来的现金流,好像一切都写得明明白白。

但水面之下,是市场利率的惊涛骇浪,是发行人信用的暗流涌动,是各种权利条款的博弈陷阱。

你以为你买的是稳稳的幸福,但如果你连它的内在价值是怎么算出来的、受哪些核心因素影响都搞不清楚,那你买的就不是债券,而是一张通往“大冤种”乐园的门票。

记住,任何金融产品,当你觉得它简单到不需要动脑子的时候,大概率,你的脑子正在被别人动。
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。如有侵权投诉,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