瓦格纳冲锋,正规军助攻:俄罗斯“战争经济学”如何玩转规则棋局
#欧洲瞭望台#
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大量使用雇佣兵,而非完全依赖几十万正规军。
俄罗斯的雇佣军以瓦格纳集团为代表,主要由退役军人、外籍人员和囚犯组成,在俄乌冲突中承担高风险作战任务。
主要基于战略灵活性、经济成本、政治风险规避、战术适配性及国内稳定等多重考量,具体分析如下:
一、战略灵活性:隐蔽行动与快速部署
1. 减少国际关注与干预
雇佣兵的参与使俄罗斯能在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地区执行军事行动,同时降低直接关联性。例如,俄方通过雇佣兵执行敏感任务,可避免国际社会对“俄罗斯直接入侵”的指控,减少外交压力和制裁风险。这种隐蔽性在乌克兰危机中尤为关键,使俄罗斯能在不引发全面国际冲突的情况下推进战略目标。
2. 快速填补兵力空缺
雇佣兵的招募和部署流程远比正规军灵活。正规军调动需经过层层审批、装备调配和后勤保障,而雇佣兵(如瓦格纳集团)可通过高薪吸引有作战经验的人员,甚至自带装备,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。在俄乌冲突的消耗战中,这种灵活性使俄罗斯能迅速填补前线兵力缺口,避免因正规军动员滞后导致的战场被动。
二、经济成本:降低长期负担
1. 薪酬与福利成本差异
维持一支庞大正规军需承担长期薪酬、训练、装备和后勤开支。而雇佣兵按合同付费,阵亡后仅需一次性抚恤金,无需承担家属长期安置和医疗保障。例如,雇佣一名雇佣兵的成本仅为正规军士兵的一半,这种成本效益使俄罗斯能在长期战争中节省巨额资金。
2. 避免装备过度消耗
俄乌冲突中,俄罗斯已损失大量坦克、装甲车等装备,重新制造和翻新需时间与资金。雇佣兵可分担部分作战任务,减少正规军装备损耗,为后续高强度冲突保留实力。例如,瓦格纳集团在巴赫穆特战役中承担攻坚任务,使正规军能专注于关键防线或后续准备。
三、政治风险规避:转移责任与减少国内压力
1. 责任转移与外交缓冲
雇佣兵的行为通常被视为个人或组织行为,而非国家行为。在执行敏感任务时,俄罗斯可通过雇佣兵间接实现战略目标,同时避免直接承担国际责任。例如,若雇佣兵在冲突中违反国际法,俄罗斯可将其归咎于“私人行为”,减少国际批评和制裁压力。
2. 降低国内反战情绪
正规军伤亡可能引发国内民众不满,影响政府支持率。而雇佣兵的伤亡因不涉及本国公民,对国内舆情冲击较小。例如,普京通过限制正规军参与高风险任务,转而依赖雇佣兵,既保持了战场压力,又避免了国内反战情绪蔓延。这种策略在俄罗斯未进行全民总动员的情况下尤为重要,有助于维持国内稳定。
四、战术适配性:弥补正规军短板
1. 适应信息化战场需求
俄罗斯正规军部分战术仍沿袭冷战时期模式(如坦克集群突击),在现代信息化战场中易遭反坦克导弹打击。而雇佣兵(如瓦格纳)采用小分队战术,通过无人机侦察、步兵小组引导炮兵等灵活方式,更适应复杂战场环境。例如,瓦格纳在乌东战场利用步兵分队搜索目标,配合后方炮兵群精准打击,有效克制了乌军“一线兵力少、依赖远程火力”的战术缺陷。
2. 执行高风险任务
雇佣兵因薪酬激励和纪律约束,更愿意执行高风险任务(如城市巷战、渗透作战)。在巴赫穆特战役中,瓦格纳通过“人浪冲锋”和密集炮击突破乌军防线,为正规军后续行动创造条件。这种战术虽代价高昂,但短期内能实现战略目标,而正规军因人员伤亡限制可能回避此类任务。
五、国内稳定考量:保留核心战力与维护民心
1. 保留正规军应对多线威胁
俄罗斯需同时应对俄乌战场、本土防御及其他战略方向(如北极、远东)的威胁。若将正规军全部投入俄乌冲突,可能导致其他方向防御空虚。雇佣兵的使用使俄罗斯能将正规军保留为战略预备队,应对北约可能介入的高烈度冲突。
2. 控制战争烈度与民意支持
普京通过限制正规军参与高风险任务,转而依赖雇佣兵,既保持了战场压力,又避免了国内因正规军大规模伤亡引发的反战情绪。这种策略有助于维持民众对政府的支持,确保战争在可控范围内推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