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达娱乐
20 万人瞬间消失!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,为何引发争议
辉达娱乐介绍
辉达娱乐介绍
你的位置:辉达娱乐 > 辉达娱乐介绍 >

20 万人瞬间消失!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,为何引发争议

1945 年 8 月 9 日,当长崎上空的 "胖子" 原子弹爆炸时,25 岁的护士美惠子正在医院里忙碌着。她后来在日记中写道:"一瞬间,阳光被染成诡异的紫色,玻璃像暴雨般砸落,那些躺在病床上的伤员,在强光中瞬间蒸发成了黑色人影......"

当美军 B-29 轰炸机投下的 "小男孩" 与 "胖子" 撕裂日本天空,这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实战核爆,究竟是加速二战终结的必要之恶,还是永远无法愈合的文明伤口?

一、倒计时 1945:常规战陷入绞肉机

1945 年的太平洋战场,正上演着残酷的绞杀战。

硫磺岛战役中,2.3 万日军依托火山岩工事,让美军付出了2.6 万人伤亡的代价;冲绳战役更是演变成 "铁与血的屠宰场"——20 万军民玉碎,造成了美军7万人伤亡。

连尼米兹将军都坦言:"登陆日本本土,盟军将面临 100 万以上的伤亡。"

此时的日本军部仍在鼓吹 "一亿玉碎",甚至制定了用 2800 架神风特攻机、1 万艘自杀艇阻挡盟军登陆的 "决号作战"。

但曼哈顿计划的成功,让美军看到了打破僵局的 "终极武器"。

1945 年 7 月 16 日,新墨西哥州沙漠的核试验成功后,杜鲁门总统在波茨坦会议上向斯大林透露:"我们拥有一种破坏力异常的新武器。"

7 月 26 日,《波茨坦公告》发布,盟军要求日本 "立刻无条件投降",但日本军部控制的东京电台却称其为 "不值得考虑的无稽之谈"。

二、蘑菇云升起:13 天内两座城市蒸发

8 月 6 日 8 时 15 分,广岛相生桥上空的"小男孩" 铀弹引爆瞬间,7 万多人当场汽化,市中心温度骤升至 30 万℃,瓦片被熔成玻璃状,石阶上留下人体瞬间碳化的黑色轮廓。

幸存者回忆:"前一刻还在排队买饭团的人群,下一秒就只剩地上的人形阴影,连哭喊声都没来得及发出。"

三天后的长崎,"胖子" 钚弹在浦上工业区上空引爆,4.1 万人当场死亡。三菱造船厂的技工高桥正夫目睹了地狱景象:"被气浪掀飞的人浑身燃烧,像火炬一样奔跑,跳进蓄水池的人,立刻被沸腾的河水煮死......"

两场核爆,最终导致约 20 万人死亡,这还不包括后来因为辐射而死亡的人数。

三、争议的两极:必要之恶 vs 反人类罪

支持核爆的观点认为,这是终结战争的 "止损选择"。

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委员会说:"即使不使用原子弹,日本也会在 1945 年 11 月盟军登陆作战后投降,但盟军将多付出100 万生命。"

杜鲁门在回忆录中写道:"我唯一的目标就是缩短战争,拯救尽可能多的生命。"

但反对者指出,核爆存在明显的 "过度杀伤"。

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官拉德哈宾诺德・帕尔直言:"对非战斗人员使用这种非人道武器,本身就是反人类罪行。"

四、核阴影下的世界:从威慑到失控

核爆后的第 6 天,日本宣布接受《波茨坦公告》。1945 年 9 月 2 日,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投降仪式上,麦克阿瑟将军的致辞意味深长:"我们体验了核武器的破坏力,也承担着不让其再次肆虐的神圣义务。"

但历史走向却背离了这种承诺 —— 美苏军备竞赛让核储备迅速爆发,全球现存约 1万枚核弹头,足以毁灭全人类几十遍。

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当年推动核爆的美国,至今仍拒绝加入《禁止核武器条约》;而遭受核爆的日本,却在 2023 年执意排放福岛核废水,让 "核受害国" 形象与 "核污染扩散者" 形成刺眼的镜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