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股:投资简单化,记住6个要点即可,简单又赚钱
记得一位老股民曾分享过他的经历:2016年随手买了两只消费股,之后几乎忘了这笔投资。七年后整理账户时惊讶地发现,这两只股票竟然翻了四倍。
现实中,多少人每天紧盯盘面,频繁交易,结果手续费都够买部手机了,本金却越来越瘦。A股市场里,年化收益率能超过5%的散户仅占12.3%,大多数人陷入“越努力越亏损”的怪圈。
频繁交易是散户亏损的首要原因。许多人一入市就变成股票的“奴隶”,开盘盼收盘,下班还研究K线到深夜,比上班还累。这种心态反而容易导致冲动交易。
真正赚钱的人,往往遵循“农夫思维”。他们像种地一样投资:选好种子,选好时节,耐心等待,该收割时别犹豫。 数据显示,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收益率远高于频繁交易者。
A股市场T+1交易制度和涨跌停板限制本就是为了抑制过度投机,但很多人却试图在这样的市场里做日内交易,这无异于刀口舔血。
股市中最值钱的是常识,而不是什么神秘的内幕消息。夏天空调卖得好,冬天火锅店排队,老人越来越多医药需求大,这些你天天看得见的东西,就是最好的选股方向。
政策与行业周期共振催生10倍股的成功案例在A股屡见不鲜。新能源领域的宁德时代、芯片行业的卓胜微等赛道在政策支持下都诞生了多只十倍股。这些机会并不神秘,都源于日常生活和产业发展的常识。
当各种股评都在鼓吹“价值投资”如何好时,你就要小心了。这往往是行情过热的信号。 A股具有独特的“政策市”特征,政策扶持+产业爆发期是捕捉牛股的最佳组合。
大部分人不是亏在买错股票,而是亏在操作太频繁。就像种地,刚撒下种子就天天扒开土看看发芽没有,这样能长出好庄稼吗?
设定简单的持有规则可以避免冲动交易。比如给自己定个规矩:看好的股票,买入后至少拿半年。这一条简单的纪律,能帮你躲过无数次的冲动交易。
技术指标上,均线系统是简单实用的工具。当股价站上18日均线且均线走平时买入,当股价连续两日跌破18日均线千分之四时卖出,这种简单策略能抓住主要趋势,避免震荡市的困扰。
你会把全部家当都投进一只股票吗?我见过太多人押注一只股结果踩雷,几年都缓不过来。
实用的仓位管理方法是:永远同时持有3-5只不同行业的股票,单只股票最多投三成仓位。这样就算踩个雷,也不伤元气。
根据市场环境调整仓位至关重要。牛市可保持60-80%仓位,震荡市维持30-50%仓位,熊市则仅留10-20%仓位。保留30%现金储备,像2022年4月沪指2863点熊市末期,满仓者平均回撤达42%,而保留现金就能在危机来临时保持主动。
成交量是判断股票强弱的关键指标。通过观察成交量变化,可以判断资金动向和主力意图。
简单的量价规则很实用:任何股票连续三天换手率低于5%,考虑离场;换手率超过20%且没封住涨停,考虑离场;低位放出巨量,调整两天后可考虑进场。
量价配合是判断趋势的重要依据。价稳量缩往往是底部的信号,而高位放量长线则可能是顶部的迹象。强势股票在上涨过程中持续放量,说明有大量资金在推动其价格上涨。
我们小散户,既不是行业专家,也没有内幕消息,凭什么觉得能赚走市场上所有的钱?
成功的投资者懂得放弃看不懂的机会。我看不懂科技股,所以干脆不碰;搞不懂新能源的技术路线,就只买行业龙头。在自己懂的范围内赚钱,不丢人。
A股市场每4.3年完成一轮牛熊转换,每一年都至少有一波持续时间较长、上涨空间较大的行情。只要你耐心等待,伺机买进,在行情结束时果断出局,你就是赢家。
股市中有一个经典争议:择时与选股,哪个更重要? 有观点认为在A股这样牛熊波动巨大的市场,择时比选股重要得多。2600点闭眼随便买,大概率赚钱;3500点再怎么精挑细选,也难逃被套命运。
但也有人坚持认为选股才是根本,优质公司可以穿越牛熊。这个问题,你怎么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