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尼被土耳其“狠宰”!百亿卖“可汗”后,竟想偷中国歼35发动机
这笔买卖,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不对劲儿。近日,印尼在一场土耳其的防务展上,突然砸出百亿美元巨资,要买48架土耳其的“可汗”五代机。
这架飞机,到今天为止甚至还没完成首飞,印尼就成了它的第一个海外买家。然而,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,卖方土耳其,反手就掏出56亿美元,从英国采购了40架“台风”四代机。
这种诡异的“双向奔赴”,一边卖着“未来”,一边补着“当下”,无疑透露出亚太地区在军备竞赛中的某种焦虑。它更揭示出,全球军工领域那道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,究竟有多么冰冷。
印尼的急切
印尼空军如今面临的困境不小。主力战机,比如那些F-16A,机龄普遍超过三十年;苏-30的航电系统也明显落后于时代。现代化,是他们迫在眉睫的需求。
此前,印尼也尝试过采购西方先进战机,像“阵风”或者F-16V,但常常因为价格谈不拢,或是受政治因素影响而屡屡碰壁。这让他们在寻求空军升级的路上,走得异常艰难。
所以,印尼这次百亿美元的“可汗”订单,旁人看来似乎有些异想天开,但它背后并非对性能的盲目信任。这份合同里,核心条款赫然写着“技术转让”和“本土总装线”。
这意味着,印尼真正的目标是想通过这次采购,搭上先进航空工业的“顺风车”,甚至是为了“偷师”技术。在这样的考量下,战机本身的即时战斗力反倒退居其次。
同时,印尼的决策也带有明显的战略考量。要知道,他们之前对中国的歼-10C战机赞不绝口,却最终没有下单。
选择土耳其,被解读为印尼在高科技军备领域,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求一种平衡。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,是他们避免过度依赖任何一方的策略。
土耳其的算盘
土耳其高调兜售“可汗”五代机,这背后有很深的国家战略意图。他们急于向世界证明,自己也能研发和制造先进战机,以提升其在国际军工领域的地位。
可这光鲜的“五代机”标签下,掩盖着一个致命的弱点。到目前为止,“可汗”战机的原型机,用的依然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-GE-129发动机。
这就像给一辆豪车装了个借来的心脏,随时面临被“断供”的风险。一旦美国人收回发动机,这款“国产五代机”就成了摆设,这是其项目最大的不确定性。
土耳其的航空工业,在发动机这块确实是短板。他们自己研发的TF-35000发动机,距离真正能用上、能大批量生产,估计还得等上八年甚至更久。
正是这种“心脏病”和遥遥无期的等待,让土耳其万分焦虑。这也就解释了,为什么他们刚卖出“可汗”,就急着花大价钱从英国买“台风”四代机。
“绕道”碰壁
那笔56亿美元的“台风”采购案,在国际观察家看来,简直是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皆知”。土耳其真正的意图,是想用这份大订单,去敲开英国罗尔斯·罗伊斯公司的大门。
他们渴望换取“台风”战机使用的EJ-200发动机关键技术,以此来解决“可汗”的心脏病。然而,这条“以大订单换技术”的路,最终证明是条死胡同。
今年,土耳其与英国罗·罗公司在发动机技术转让上的谈判,最终以失败告终。英国对核心技术的出口管控非常严格,根本不松口。
这彻底暴露了“可汗”项目在核心动力上的致命弱点,让其未来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。但土耳其没有死心,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东方。
自2024年起,土耳其开始积极加强与巴基斯坦的防务合作。他们的如意算盘是,通过巴基斯坦这个中间人,间接获取中国的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。
这包括中国歼-10CE和歼-16用的涡扇-10B,以及歼-35搭载的涡扇-19发动机。这被视为土耳其突破技术瓶颈,解决“可汗”项目心脏病问题的最后一张牌。
然而,这条看似精明的“绕道”计划,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碰壁。中国军工系统对核心技术,尤其是敏感的军用动力技术,有着明确而坚定的立场。
今年七月,中方公开表态:这类核心技术,只提供给战略合作国,不会向其他国家输出。这番话,彻底堵死了土耳其想“曲线救国”的任何念想。
这不单是中国独有的策略,更是全球高端军工领域的一个普遍铁律。在全球范围内,能跨国进行技术转让的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,占比连5%都不到。
美欧等国对自身的技术垄断可谓铜墙铁壁,极少对外输出。航空动力技术的研发难度极高,中国为此也付出了数十年艰苦卓绝的自主研发努力。
所以,中国绝不会轻易分享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,更不会为他国的“五代机”项目做嫁衣。这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战略独立性。
这场围绕“可汗”和“台风”的百亿军购案,如今所有可能的路径,似乎都走到了尽头。印尼曾寄予厚望的“技术捷径”,如今正面临幻灭的尴尬。
印尼国会防务委员会近期已经公开要求,对“可汗”项目的长期维护和升级能力进行重新评估。这无疑给这项百亿订单的未来,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印尼的百亿军购案,现在看来更像是掉进了一个自己挖的坑里。这恰恰揭示了全球高端航空发动机技术那无法撼动的垄断,以及被“卡脖子”的无奈。
至于土耳其的“五代机雄心”,则被死死卡在发动机这个核心难题上。如果心脏病无法解决,他们的“可汗”项目,很可能重蹈印度“光辉”战机的覆辙。
“光辉”战机有订单,有外形,却因核心技术受制于人,多年来始终未能真正形成战斗力。对于“可汗”来说,有订单却没有自主发动机,这恐怕意味着它也只能是个“纸面五代机”。
这场看似热闹的交易,最终没能掩盖军工领域那个残酷的真相:在航空动力这样的核心技术面前,没有真正的弯道超车。所有试图抄近路的行为,最终都可能掉进更深的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