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远东“变脸”真相:资源枯竭、补贴断流,中国资本成救命稻草
库页岛的利马连科,2023年跑中国找投资,谈天然气出口、海上风电,西方能源巨头才撤退,转头就敞开大门等中国公司。
俄乌开打,2022年起,远东成了“被抛弃的孩子”,中央补贴断崖式收紧,地方政府只剩两条路:自谋出路,或者等死。
西方制裁下,欧洲市场一夜凉凉,天然气管道停摆、石油出口卡壳,俄罗斯远东的“资源富矿”变成“烫手山芋”。
经济上不去,人口还流失,800多万人的远东,撑着六分之一的国土,结果到头空有资源,没钱没设备,路烂港旧。
图瓦、库页岛,都是资源型小地方,以前怕中国影响力太大,总留一手,现在呢?明摆着:不靠中国靠谁。
2023年,利马连科带队访华,行程密集,能源谈判一轮接一轮,核心诉求就一个:要钱、要技术、要市场,能拉多少拉多少。
同一时间,图瓦的霍瓦雷格不等莫斯科点头,直接上马“高速公路东延”提案,目标就是让中国企业和投资能一路开进来。
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项目铺到远东腹地,修公路、建工厂、搞能源合作,谁还记得十年前远东对中国的警惕?
萨哈林天然气,中国买单,管道中国帮着建,利马连科回去后审批提速、政策松绑,地方政府“端水大师”变“服务管家”。
图瓦的煤、铁矿,以前挖出来还得转好几道手才能卖出去,现在只要路修通,中国企业直接对接,价格透明现金到账。
远东愿意放下身段,背后是什么?俄乌冲突让俄罗斯彻底断了“左右逢源”的念想,现在“向东看”不再是选项,是唯一活路。
库页岛能源外资撤了个净光,利马连科一边安抚本地利益集团,一边拼命给中国企业开绿灯——难道不怕夜长梦多?
图瓦的高速公路项目背后,是对外出口的“生命线”,霍瓦雷格不光盯中国市场,还想拉蒙古、哈萨克斯坦一起“抱团取暖”。
阿穆尔州的中俄大桥2023年通车,哈巴边疆区的农林产品直供中国,滨海边疆区跑中国谈港口,谁还提“远东要防备中国渗透”?
地方政府的心态变了,中央的容忍度也变了,以前“防范中国资本”是红线,现在“不主动拥抱就要饿肚子”。
中俄之间的“西伯利亚力量”管道、核能项目,本来就是国家级大单,现在地方也要分蛋糕,谁都怕被落下。
中国这边呢?市场稳定、资源丰富,远东的油气、矿产、木材都填补产业缺口,反手带动自家企业出海。
远东各地砸锅卖铁吸引中国投资,底气是什么?一方面是资源,另一方面是位置,靠着中国市场,输血能快点见效。
2025年,俄远东面对最大难题还是基础设施,钱从哪来?中国投资是救命稻草,但不能只靠输血,地方得真拿出诚意。
中国企业不是“冤大头”,投资有回报才行,远东各地政策能不能兑现?审批能不能跟上?这才是合作的关键。
利马连科、霍瓦雷格愿意“敞开大门”,但俄中央会不会暗戳戳设限?政策能不能持续?没人敢打包票。
远东对中国的依赖加深,政经绑得更紧,未来几年是不是会“绑架”中俄关系?地方和中央的利益会不会有冲突?
国际格局变化,谁也说不准,远东这波“向东看”,会不会走成“只准成功不许失败”的独木桥?
俄远东“变脸”背后,是经济绝境,也是市场选择,这波趋势会持续多久?中国资本和技术能否真正扎根?
等未来某一天,俄罗斯资金链缓过来、国际局势重构,远东还会和中国“死心塌地”吗?
砸锅卖铁求合作,换一个活法,远东这盘棋,到底能不能下出新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