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达娱乐
用屠龙刀切菜:手机厂商对游戏玩家的傲慢,藏不住了
产品展示
产品展示
你的位置:辉达娱乐 > 产品展示 >

用屠龙刀切菜:手机厂商对游戏玩家的傲慢,藏不住了

手机厂商在理解“游戏”这件事上,正在走向一种魔幻的自洽。

说真的,这事儿就离谱。

他们一边把性能、散热、高刷屏这些参数卷到天上,一边又在发布会上,用一半的时间去讲一个和游戏体验几乎毫无关系的东西——拍照。

就好像一个米其林三星大厨,跑去参加世界热狗速食大赛,然后对着评委疯狂展示自己给热狗配的松露酱和鱼子酱有多么高级。

大哥,比赛内容是吃得快,不是摆盘骚啊。

最近vivo这场影像沟通会,就是这种错位感的极致体现。他们发布了一堆堪称“移动影像黑科技”的东西,什么第四代蔡司APO超级长焦、什么2亿像素主摄、什么蓝图极限追焦引擎。每一个名词都闪烁着金钱与技术的光芒,仿佛在说,我们能把月亮上的陨石坑给你拍成4K高清壁纸。

这技术牛逼吗?太牛逼了。

但这和臭打游戏的我们,有半毛钱关系吗?

1. 赛博功德箱,与电子包浆抚平器

我们先来看看这些“神仙功能”到底是什么。

85mm超级长焦,配合“打鸟”算法,号称“超长焦空气切割机”。这个应用场景非常清晰,就是让你在几百米开外,清晰地拍到你偶像的鼻毛,或者演唱会上你爱豆假唱时颤抖的嘴唇。

对于游戏玩家来说,这个功能的唯一用途,可能是在排位连跪之后,用它来远程观察队友的脑回路是不是和正常人不太一样。

再看那个2亿像素超级主摄,风光高像素处理、人像质感大模型。简单来说,就是能把你脸上的褶子拍得既清晰又充满艺术感,还能顺便把你身后的风景P得跟国家地理杂志封面一样。

这简直是为游戏玩家量身定制的。

毕竟,哪个《原神》玩家不想在自己抽卡沉船的痛苦瞬间,给自己来一张充满质感的4K自拍,记录下这份绝望呢?哪个LOL玩家,不想在被对面打野抓崩心态爆炸的时候,用2亿像素记录下自己扭曲的五官呢?

这不叫相机,这叫赛博功德箱,专门记录人间疾苦。

还有那个所谓的“灵动人像”舞台模式,像素级摩尔纹消除,4K60帧杜比视界。这些功能组合起来,就是为了让你在灯光昏暗、人头攒动的演唱会现场,拍出最靓丽的视频。

讲白了,不就是那点事儿么。

对于游戏玩家,这个功能的翻译版本就是:当你和你的开黑队友在昏暗的网吧或者宿舍里,因为一波团战的决策失误而激情互喷时,它能以杜比视界的高规格,清晰记录下你们唾沫横飞、青筋暴起的每一个珍贵瞬间。

简直是电子竞技的战地录像机,史称“电子包浆抚平器”,能把一切粗糙的现实,都P成岁月静好。

(插一句,我至今没搞懂2亿像素除了让我的硬盘爆炸之外还有什么实际用途,可能是我格局小了)。

2. 用屠龙刀切菜,是一种傲慢的浪费

手机厂商的逻辑,其实特别简单粗暴。

他们认为,用户画像是可以叠加的。一个喜欢打游戏的人,总会有拍照的需求吧?那我把拍照做到极致,不就等于也服务了游戏玩家吗?

这个逻辑的漏洞在于,它完全忽视了场景和优先级。

这就好比说,一个F1赛车手,总有买菜的需求吧?所以我们给F1赛车设计一个巨大无比的后备箱,方便他去菜市场扫货。

你看,这事儿是不是瞬间就荒谬起来了?

对于一个重度游戏玩家而言,手机首先是一个“游戏机”,其次才是一台“手机”。评判标准极其纯粹:性能释放、散热能力、续航、延迟、操控。这些是“1”,其他所有功能都是跟在后面的“0”。

你在“1”上做不到顶尖,后面的“0”堆得再多,也只是镜花水月。

而现在手机厂商在干什么?他们在疯狂地卷那些“0”。影像能力,就是那个被卷得最离谱的“0”。

为什么?

因为影像能力的提升,是普通消费者最容易感知到的。一个不懂芯片制程、不懂内存规格的大妈,也能一眼看出两张照片哪个更好看。这种“可视化”的优势,让影像成了手机发布会上最好讲的故事,成了营销上最容易出圈的抓手。

而游戏性能的提升呢?你帧率从平均58.9帧提升到59.5帧,普通玩家能感知到吗?你把散热材料从铜管换成VC均热板,不开个热成像仪谁看得出来?

这些真正的、核心的游戏体验优化,太硬核了,太难营销了,太不“性感”了。

所以,厂商们选择了一条更容易走的路:用影像的“性感”,去掩盖游戏体验优化的“枯燥”。他们用一场又一场关于“光影”、“质感”、“计算摄影”的宏大叙事,试图让你相信,这台手机无所不能。

这是一种傲慢。这是一种对游戏玩家核心诉求的无视。

这真的很重要。我是说,这事儿真的、真的很重要。

他们不是不懂,他们只是在装傻。

3. 真正的“游戏手机”,其实是一种服务

当主流旗舰机用影像来标榜自己“全能”的时候,一个非常有趣的市场现实是:那些专注于游戏的手机品牌,活得好像也还行。

为什么?

因为他们搞懂了一件事:卖游戏手机,卖的不是硬件堆料,而是一种“身份认同”和“专属服务”。

他们会和热门游戏进行深度联调,保证你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帧率最稳;他们会设计肩键、优化断触,让你的操作更极限;他们会搞一套游戏社区,让你能找到开黑的队友,分享你的高光时刻。

他们甚至会因为一个英雄的技能优化,专门出一个系统补丁。

这种感觉是什么?

是你被看见了,你被尊重了。厂商知道你是一个“玩家”,而不是一个“会顺便玩玩游戏的手机用户”。

这种身份认同,是你看再多“蔡司自然色彩”或者“人像质感大模型”的发布会都得不到的。

说到底,所有的游戏内容,本质都是情绪生意。手机厂商也一样。

主流厂商用“影像”给你提供的是一种“生活方式”的情绪价值。它告诉你,你应该去旅游,去社交,去记录美好生活,顺便呢,还能打打游戏。

而游戏手机厂商给你提供的,是一种“战斗伙伴”的情绪价值。它告诉你,这台设备就是你的武器,你的盾牌,它存在的唯一意义,就是帮你赢。

两种情绪价值,没有高下之分,但有用户之别。

现在的问题是,主流厂商试图用前一种情绪价值,去覆盖后一种用户。他们把屠龙刀磨得锃亮,然后告诉你,这刀拿去切黄瓜,特别锋利。

这哪是卖手机啊……这简直是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。

所以,当vivo们展示那些令人惊叹的影像技术时,我们应该鼓掌。为技术的进步,为工程师的努力鼓掌。

但作为玩家,我们心里要跟明镜似的。

这些璀璨的烟花,很美。

但我们需要的,是战场上那颗能救命的子弹。

烟花再美,也打不穿敌人的护甲——更何况,这烟花还这么贵?

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,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。如有内容争议,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