辉达娱乐
90后银行职员夫妻下班送外卖解压,月薪数千的银行人:当副业从“贴补”变成“解压”,谁在恐慌?
产品展示
产品展示
你的位置:辉达娱乐 > 产品展示 >

90后银行职员夫妻下班送外卖解压,月薪数千的银行人:当副业从“贴补”变成“解压”,谁在恐慌?

夜色浓重,武汉街头的霓虹灯在潮湿空气里晕开光斑。张明(化名)把银行工牌塞进背包最底层,拉紧外卖骑手服的拉链。电动车启动的瞬间,晚风灌进领口,导航机械女声响起:“您有新的订单。”身旁的妻子李薇(化名)调整着头盔,两人汇入车流。这是2025年4月以来,这对90后银行职员夫妻的第97个送餐夜 。

最初盘算很实际:每晚挤3到4小时,拼够70元就收工。三个月累积308小时,收入却不足2000元——仅达预期三分之一 。“银行工资真没外人想的光鲜”,张明的声音混着风声。他和妻子任职于武汉某国有银行基层岗位,日均经手票据流水超百万,月薪却停留在数千元区间 。父母电话里的不解常让他们沉默:“正经银行工作,搞这些不务正业?”

转折发生在五月某个槐花纷飞的夜晚。李薇记得清楚,送完武昌老小区最后一单,浅白花瓣落进外卖箱。“那时脑子里什么KPI、客户投诉全空了”,她说。此后,送外卖从经济计算变成了心理刚需 。

社交媒体上,“银行人副业图鉴”正悄然流传。某二线城市柜员晒出手打柠檬茶摊位,杯壁贴着金融知识便签;广东某信贷员注册游戏陪玩账号,靠策略分析赚时薪;更多人在二手平台倒腾物品,记账精度堪比微型资产管理 。猎聘数据显示,2025年近八成金融从业者存在副业意愿,21.7%已付诸行动 。

争议随之爆发。网易新闻相关报道评论区,一条高赞留言写道:“连银行双职工都扛不住,普通人怎么活?”另一派观点则质疑媒体报道逻辑——“把生存挣扎包装成励志故事,暗示‘比你优秀的人更努力’” 。更现实的矛盾藏在单位制度里。尽管2024年《公务员法》修订允许公职人员报备后从事体力类副业,张明夫妇仍选择“地下操作”:“行里规定像悬着的剑,完全不知掉下来会怎样” 。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点明了症结:金融系统对兼职的禁令尤其严格,国有银行更是保守阵地 。

数据揭示着行业变局。前程无忧《2023金融人才职业状态调研》显示,银行业基层员工离职率呈倍数级跃升,31.7%从业者直言“工作压力过载” 。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曾公开预警:人工智能正加速替代传统岗位,冲击“很可能更深、更广” [[行业背景补充]]。

经济账背后是代际价值观的显影。张明夫妇电动车储物箱里,除充电宝和雨衣外,还放着《2024中国蓝领就业调研报告》摘要打印件——数据显示,专职外卖员月均收入7496元,高频骑手可达9344元 。“白天数钱给别人,晚上数订单给自己”,有同行自嘲道。

争议漩涡中,一条法规细节被反复提及。《劳动合同法》第六十八条明确定义:日均工时≤4小时、周累计≤24小时属非全日制用工 。而张明夫妇每日银行工作8小时后叠加3小时送餐,已远超此限。劳动法专家指出,此类混合用工形态仍处于政策模糊地带 。

入秋后的武汉降温明显。张明给电动车加装挡风被时,发现车筐缝隙卡着片干枯槐花瓣。他捏起花瓣笑了笑,转头对妻子说:“今晚换条路线吧,江滩新开了家烧烤店。”灯光下,外卖平台接单页面弹出新提示:乐跑骑手招募开启,月薪最高11547元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