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对巴西加关税,卢拉公开反击,科技公司成新焦点
现场这个气氛,有点热闹。美国又和巴西杠上了,起因是那封传得沸沸扬扬的关税信函。特朗普那头刚放话,对巴西“挥刀”——一个50%的关税贴脸过来,外加一串指责。巴西这边,卢拉直接开大招,公开怼了回去。看画面,卢拉在电视前气定神闲、话里的分量不藏着掖着,甚至一点留白不给。他说,这就是赤裸裸的勒索。对面想拉高声线,卢拉直接摆姿态,这不吃那一套。
回顾这一出闹剧,先是美国内部持续对外寻求关税保护,尤其科技、钢铁、大宗商品类产品动不动就要立个牌子,给“美国制造”保驾护航。而只要盘点来自拉美的商品名单,巴西总是躺枪,老早就有历史渊源。巴西和美国有分歧,这年头真不是新闻。可特朗普这一把,火候上的分寸全烤焦了。信函里一连串要挟——无非是反复那几句,美方吃了亏、巴西插队竞争、不公平。卢拉这边,风格硬朗,立马现场回应,直接怼回去,全球吃瓜群众都在直播间看得过瘾。
电视演讲上,卢拉亮的第一张牌,直接是“不和你们玩虚的”。这边表态,巴西态度很明了——贸易谈判、经贸往来,巴西主动沟通,连续会晤10次都愿意去谈。新提案5月刚交出去,结果盼来对方没有诚意,回应的是威胁加码。美国搞这些贸易壁垒,理论上是保护自身,实际上很难服众。不管对经济规律还是对国际规则,这种玩法,总归是“短平快”,博一波舆论,好看但伤根本。巴西反手就是公开亮相,谁上门搞事,谁自找难堪。
这局,很多细节容易被错过。比如卢拉那句话——“没有哪个外国人,能对巴西总统发号施令”。这句扔下来,分明带着火药味儿,也是一种宣誓。巴西国内不少网友起哄,有人大呼过瘾,有人调侃美国“终于知道南美不太好惹”。反观美方,不是第一次出招,套路几乎复制粘贴,先贴标签再施行压力,最后迫使对方谈判桌上让步。巴西不理会这一套,自己把球传到全球媒体区,看谁能抓住话语权。
一线国家争端,后面围观的可不止这俩。有印度网友评论“这是拉美的醒觉”。有人说,“21世纪你需要跟各国做朋友,威胁和蒸汽一样,发完就散”。还有自家巴西年轻人发推,“你征我回应,这才有点国际关系的味道嘛”。联想到中美博弈、欧盟撕扯、亚洲衔接,大家心里门儿清。只要谁先掉队、被动挨打,市场、话语权只会缩水。谁嘴硬、动作慢,谁最终要埋单。现在巴西给美国上了一课,既管自己份内事,更照应了全民底气。
最扎眼的一个细节,卢拉不是只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场面话,是真的要接地气。他跑到戈亚斯州,和学生聊贸易战,说得很直接,拐弯抹角一顿比喻全没有,“巴西总统只听自己国家人民的声音,外人想发号施令,没门。”这些话落地的分量不只一下子把对手架住,更多让本国民众有了主心骨。副总统阿尔克明也出面,直接和美国务院沟通,正式提出交涉,点明你们要谈可以,但是勒索没用。
更有意思的操作是,卢拉把矛头转到美国科技公司身上。说得很明白,未来巴西不只要监管这些企业,税收都得扛起来。露骨地表达,这些科技平台用“言论自由”的噱头,大量传播暴力信息、假资讯。巴西接下去要实打实干预,数据留在本地、责任归平台。美国头部科技公司在巴西的业务板块不小,这么来一手,直接戳到全球监管的核心,好几个欧洲国家都曾经试过类似操作。这回换巴西出手,态度相当鲜明。
列举数据,美国一直是巴西最大出口伙伴之一。往年原材料、农产品输入量居高不下。不过近些年,巴西加快了资产和市场多元化,和中国、欧盟、印度等市场拉近了不少。美国如果掀起大规模关税战,影响最大的不是对手,反而是自身企业抓不住巴西这个拉美门口的市场。和过往英美主导全球贸易的年代比,现在任何一方祭出高关税,国内企业第一个不乐意。中美贸易战狠狠吃过一回苦头,巴西吸取经验,不愿总是被绑在别人的战车上。
看下来,这轮对峙,让国际观众看到一个“换挡加速”的巴西。不是只会表态,也能在危机出现时用行动和语言做双保险。关键在于,这种政策不是临时抱佛脚,事前已经有准备。对科技巨头征税管控、强化自主贸易伙伴,巴西正在学会向全世界亮出手牌,不躲不让不怕事。特朗普风格一贯,打牌不按套路、强压对手,如果换成历史中的英国、葡萄牙,曾经的“南美殖民地”这一套还真能奏效。现在不一样,世界格局已经反转,不是谁开口说“自由贸易”,对方就能低头听令。
社交平台上,巴西网友分两拨,一拨高呼巴西终于硬气,给总统点赞。一拨觉得外交多些灵活度、少点火药味,别让贸易战拖垮本国企业。两边观点热火朝天,其实一眼就能看到某种集体心理:期待国家能有话语权,遇到外部压力要有理有据、能抗能谈,绝不怕正面交锋。
美国和巴西这一轮,打醒了很多拉美国家。焦点不止是关税和声明,更是如何掌握主动权、拉高谈判筹码。美国打牌,未必能收获全场认同,巴西正好借用这次机会打一场漂亮的“自信仗”。未来还有多少关税壁垒,嘴硬谁都能做到,能稳住基本盘、摆脱依赖,全球舞台谁主动谁被动,其实全靠实力说话。
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、有益、向上的新闻内容,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告知,我们将妥善解决。